首页 > 学术 > 访谈  >  艺术是通往信仰的虔行 ——唐卡匠师仁青才让访谈录

艺术是通往信仰的虔行 ——唐卡匠师仁青才让访谈录

06-17

 

幼年师从拉卜楞寺唐卡大师格西谢日鲁华

 

仁青才让是一位来自于青海热贡保安乡村的唐卡奇才,幼年师从拉卜楞寺唐卡大师格西谢日鲁华,以其惊人的天赋快速成为业界首屈一指的唐卡画师,他扎实的绘画功底也使其在黑金唐卡绘制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而历时5年独创的“凸金技法”更是开创了黑金唐卡的先河,2015年 仁青才让唐卡作品在翰海拍卖公司以48万元成交,2017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仁青才让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提名奖,极具特色的作品和抢夺天工的技艺使年仅38岁的仁青才让享誉国内外。

 

仁青才让

 

记者初访仁青才让时,其正在进行新作品的创作,皮肤黝黑、棱角分明却充满亲和力,这是仁青才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对于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唐卡匠师,记者却未从他身上看到任何艺术大家的高傲,倒是谦虚的谈吐和对藏族宗教文化的虔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仁青才让画师参加中央电视台一套传家宝节目录制

 

关于艺术风格

记者:您从8岁开始接触唐卡艺术,近30年的唐卡创作使您成为了现今最年轻的唐卡大师之一,并开创了“凸金技法”的先河。您觉得,您的唐卡作品和其他唐卡画师有什么特殊之处么?

仁青才让:每一处都相同,每一处也都不同。

记者:这个相同和不同怎么讲呢?

仁青才让:唐卡是藏族文化与藏族宗教的融合,迄今为止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这么悠远的唐卡历史中,唐卡绘制已经形成了极为成熟的系统和风格。每一个唐卡画师的作品可以说一定都是对唐卡历史的沿袭。所以,唐卡艺术的创新绝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画派,任何人的作品都应该是相同的,都是佛教艺术的再现。

 

唐卡作品

 

记者:那,不同之处呢?

仁青才让:学习唐卡艺术的人,或者在唐卡创作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人,一定多少都学习了佛法。众生是不尽相同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唐卡作品也一定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对佛教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创作手法也一定存在差异。因此大家的作品就是不同的。我的“凸金技法”其实是使用浮雕的艺术效果来体现更加立体的唐卡风格,这种方法可能较传统的唐卡创作画面感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色彩也更加具有层次感。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手法,其他画师的唐卡也有着其自身不可替代的风格。

 

澳大利亚悉尼唐卡个展现场绘制

 

关于荣誉与未来

记者:据我了解,到现在为止,您获得的大小荣誉已经数不胜数,包括“大国非遗工匠”、“爱心唐卡画师”。作品更是在作品在马耳他,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四国展览。可以说,您已经到达了唐卡的巅峰,那么您对未来还有什么计划么,或者您的作品还有什么创新空间么?

仁青才让: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和人讨论这些荣誉。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无视这些荣誉。我从8岁起,接受格西谢日鲁华大师的培养。可以说他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格西谢日鲁华大师所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唐卡的创作技法,还有他的智慧、他对佛法的理解。他曾教导我去虔诚的对待唐卡艺术。什么是虔诚?我现在的理解就是,我所创作的每一幅唐卡作品,其实都不是我个人的,它归属于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知名的唐卡大师都喜欢以“匠人”自居,为什么不是大师呢?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只是唐卡艺术的刻画者,与唐卡背后庞大的佛学文化相比,微不足道。就好像我们诵经,却不能说经文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样。所以唐卡作品带给我的荣誉其实也不是我自己的,它应该属于唐卡艺术。沉迷荣誉,必然会让唐卡创作者丧失信仰与精神。对于创新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随缘,佛学不也追求的是随缘么?

 

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报道仁青才让唐卡作品

 

记者:听说您的黑金唐卡由于创作的特殊需求,作品需要增加画师30%的工作量,同时黄金的损耗量大大增加,您觉得这样做值得么。这种材料与时间的高度消耗,会不会对您这一风格的发扬产生影响。

仁青才让:我刚才说过,我就是唐卡艺术的践行者,是信徒。浪不浪费时间、值不值得、技法发不发扬,这些其实都不是我考虑的问题。缘来,便去创作,缘去,便由他而去。我也相信每一个唐卡匠人都有自己的求佛之路,在这一路上,我们都是修行者。

 

欧洲唐卡展现场

 

30分钟的采访,并未能给记者更多的提问机会。可仁青才让对于唐卡的信仰让人坚信其会在未来取得更多的成就。也许,这些成就对于他而言不过是对佛学与唐卡文化的一种供奉与朝拜,但他对于唐卡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必将被世人所铭记。而仁青才让大师在佛学与艺术之路上的虔行也必将更远、更久。

    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