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快讯  >  徐宁︱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徐宁︱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08-18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参展画家排序: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丁成坤 丁华雷 于航 王颖生 王生义 王昭灿 牛林森 邓顺成 刘二刚 刘宏伟 刘妍宏 刘文清 刘葵 刘永明 邢庆仁 江文湛 任惠中 孙正馨 杜滋龄 杜剑君 陈政明 陈永锵 陈忠南 陈日新 何曦 何炳辉 吴奇峰 李多木 张立柱 张德刚 张积成 张海龙 张淼 赵宁安 赵建成 林容生 周荣生 段兼善 郎军 贺荣敏 禹化兴 袁武 聂鸥 唐允明 唐玉玲 郭石夫 贾广健 徐宁 盖茂森 龚文桢 曹香滨 梁占岩 梁时民 崔晓东 崔子强 谢志高 董书涛 窦申清 樊洲 樊峰

徐宁
参展画家
徐宁1936年4月生於南京,江苏盐城人,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原任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创作研究所副主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文联委员、近现代中国画史编委等职。画家传统基础深厚、绘画功力扎实、作品清新典雅、个性鲜明、极富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置,在当代中国画创新和发展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作品曾入选企国及省市重大美术展览获奖,多次入选和参加国内外的重大展事活动。作品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日本名屋艺术博物馆、及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众多国内外重要塌所和艺术机构。传历收入【当代中国画史】、【中国画名家大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史一现代卷】、【当代中国画图史】,及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著名学者辞典】、美国国家传记协会【世界名人传记辞典一五卷】等辞书。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及合集多部,亚被多家出版机构编缉出版成绘画范本集,教学临摹书籍多册,在全国发行。是当今中国画坛倍受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关注的主要画家之一。

作品欣赏

寻找写意人物画的淡雅丶浑厚和朦胧之美
文/徐宁
在写意中国画中,其笔墨的运用,体现了画家艺术修养丶学术品味和人格精神。
笔墨是构成传统写意中国画的唯一主要手段。在笔墨中,又分为笔法和墨法两个部份。在中国画中,除了笔法至关重要外,墨法也是形成一幅作品的重要因素。但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学者和画家往往都很重视对笔法的重视和运用,而缺乏对墨法的研究和了觧。
阿香 45x6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都市风情之一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阿依 45x7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在墨法里,墨的层次,有焦丶浓墨和淡墨之分。它们在构成作品时,会出现不同的面貌和效果:运用不同层次的墨色,会使作品的艺术風格和个人面貌更加突出,作品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多样;焦墨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笔墨苍劲和有力度;浓墨的効果,会使作品浓重有精神;淡墨的运用,可以使水墨的韵味的产生美感。但过度地使用焦墨和浓墨,会使画面缺乏水墨画的韵律之美,使其观之无味;只有对淡墨的巧妙运用,才能出现水墨灵动和清雅无窮的韵味。
白领丽人 45x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藏女卓玛 45x7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草原小花 45x70cm 纸本水墨 20017年
多年从事水墨人物画的探素和创作,使我对水墨的清雅和淡逸的雅緻丶浑然天成的充满无窮想象空间旳矇胧感所具有的无限魅力,充满了喜爱和追求。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先贤老子的智理名言。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和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往往产生於似与不似的朦胧之间。而水墨写意画中的以淡墨书写描绘的物往往是存在於朦胧的形态之中,这种墨韵之中的淡墨之美,营造了空灵淡雅的朦胧意境。
初秋 45x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都市风情之三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都市风情之四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淡墨见精神,是中国画美学中的最高意境和高尚的格调。[暮雨不來春又去,花落地,月朦胧。](宋人贺鋳诗一江城)。素笺淡墨,在淡淡的画面上移动着作者净化的心绪和情感,从而达到气韵生动丶墨韵清灵的美感。
都市风情之九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旅行者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小敏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在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上,没骨法和美学境界的朦胧也是相吻合的。传统中国画沒骨法,从张僧繇,到清代的恽寿平之后,发展緩慢,其缘由多种,但技巧和难度及当時社会的美学观也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写意水墨人物画。而淡墨人物画,用以表现当代社会人物,需要做到淡中见笔丶淡中见形丶淡中见骨丶淡中见力度,所需要学术修养和绘画功力之高超是难上加难之亊,因而从古至今,很少有人问津。即便南宋梁楷旳泼墨仙人图,也只是表现古代人物旳宽袍大袖,而非现今以描写当代人物衣飾繁复丶形体多变之难度。
维维 68x136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水墨画之美,在於水墨的淡雅清韵,而墨色中的淡墨,在宣纸上渗化丶漫溢,是水墨中的精灵,它所产生的灵动丶朦胧之美,是中国画得以陶冶人类心灵美感的崇高因素。
对绘画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也是我的向往和目标,一切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諸如文学丶诗歌丶音乐丶午蹈丶美术等,都是以纯洁人类美好心灵为出发点,感染人丶打动人丶並陶冶人的心灵。
在我前期的"蓝色水乡"系列作品中,我试图从色彩和是题裁方面,寻求作品清新淡雅的效果和意境。而在近期赏试的淡墨人物,是向水墨画的最高境界丶朦胧淡雅的意境作艰难的探索和追求。但愿有所收获和成就。
    分享:

    微信